电动车与燃油车最大区别就在于电池,如果把电动车看成是“带了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”,那么电池的重要性就相当于手机芯片,宁德时代能够成为市值过1万亿的创业板一哥,逻辑也在于此。

有种说法,电池占据了电动车成本的一半,这可能有些夸张,但是从重量上来说,电动车普遍比燃油车重,这种多出来的重量就是电池的功劳,假如未来电池可以减重,比如同样重量下的电池容量更大,那自然会有极大的意义,只是目前还不现实,主要的路径还是快充。

电动车浪潮下的一个千亿商机-清波网/清波专栏

就像手机快充有三四种协议,现在各大电动车品牌的快充,也是各家的“私有协议”,虽然原理上差不多,但是各家充电桩的快充似乎是并不兼容的,当快充成为必需品的时候,这个矛盾就会凸显了。

未来像欧盟、中国,通过统一标准来减少私有协议充电桩,成为可以共享的快充充电桩,应该是大势所趋,这不仅具有环保的意义,对于电动车的普及也意义重大,就像汽油的统一标号一样,当然,基于保护自己企业的考虑,欧盟可能用德系的快充协议,迫使特斯拉来兼容,中国也应该是这个思路,避免现在智能手机各家快充协议混战的局面。

对于国内的电动车巨头而言,无论是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大鳄,还是比亚迪和上汽这样的大厂,以及蔚来、小鹏这样的造车新势力,在统一快充协议上,谁家能像高通、华为那样,让自己的私有协议变成国家标准,谁就在竞争中占据了主动权,当然,另外一种情况可能是,最终的标准应该是类似于现在的快充电源,可以兼容多家的快充。

特斯拉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,在欧洲已经开始开放自家的超级充电桩,在特斯拉的快充标准很难成为欧盟与中国的标准的现实面前,特斯拉做这样的表态,也是一种示好,以马斯克的灵活性,在充电桩上兼容各个地区不同的“国家标准”,也并不难。

快充的原理决定了,安全性不是特别大的问题,相信厂家也不会为了噱头而牺牲安全性,假如未来5年,电动车的超级快充可以实现充电10分钟就能跑一百公里到两百公里,那时候续航焦虑就没有,加上快充站的大面积落地,电动车普及的最大障碍也就消失了。

当然,普及之后带来的最大问题,就是当路面上跑着几千万台电动车的时候,电池的回收、再利用又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,而且比目前手机电池的回收麻烦很多倍,毕竟重量、体积都是几万倍的,像德国大众已经开设了第一家回收工厂,并计划在试点阶段每年回收多达3600个电动车电池系统。

业界预计,仅在中国市场,到2030年回收电池一项的市场规模就达到千亿元人民币,这个市场会不会出现宁德时代那样的巨头,值得期待。

与其担心电动车普及带来的电池污染问题,不如把问题看作是一大商机,在当前的回收还是以小作坊地下作业为主的情况下,各家争相造车的品牌,不如考虑下这个商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