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主营业务和流量逐步见顶的过程中,对外投资通常是互联网巨头的第二增长曲线,也是自身估值提升的重要看点。有意思的是,虽然都是投资,也都是试图打造生态圈和护城河,却有两种不太一样的逻辑。

百度收购YY,一场游戏一场梦-清波网/清波专栏

一种是以腾讯为代表的股权投资逻辑,不介入经营,甚至作为大股东只是工具人,所投资公司的真正老大还是原来的创始人,2014年收购京东股权就是典型的案例;另一种则是以阿里为代表的业态扩张逻辑,就是将既有业务的边际不断向外扩张,通常并购之后会清洗掉原创始人,高管空降下去将业务整合到集团的体系之中。

两种模式各有利弊,腾讯模式的退出周期太长,对京东的股权投资,从进场到退场的时间达到八年之久,不过总体来说收益颇丰,即使偶尔踩雷也不会伤筋动骨。

阿里模式则是短期见效快,可以迅速获得流量做大营收,比如收购饿了么、高鑫零售,但是一旦整合不成功,就很容易不进反退,比如阿里将优酷土豆合并私有化退市,结果优酷从行业第一跌到了第三,土豆直接消失,设想一下,假如土豆不合并,或许后来就没有哔哩哔哩什么事情了。

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,显然也是腾讯模式更受投资人的欢迎,阿里则落下了一个“投资黑洞”的名声,最新的案例社区团购平台十荟团,在拿到了阿里投资巨额扩张之后,现在已经面临关门跑路的危险。现在阿里的市值甚至只有腾讯的一半,这也是一个证明。从马后炮的角度来说,企业对外投资跟散户炒股很像,需要极强的定力和长远眼光,最难的一点就是管住自身的“欲望”,明明是大股东,却不能对所投企业说三道四,还得做好奶妈,要钱给钱,要流量给流量,这一点确实是极少有企业能够做到,而越是一种唯上、强势的文化氛围,恐怕越难做到这一点。

百度的对外投资就是这种唯上、强势文化的代表,虽然外界一直都在揶揄阿里是“投资黑洞”,买谁谁倒霉,但是毕竟阿里的业务体量足够大,边界有足够宽,阿里有屡战屡败的资本,百度却不太一样,虽然搜索业务也堪称印钞机,但是百度的体量毕竟远不及阿里、腾讯、字节跳动这三强,一旦对外瞎投资,很容易变成一个伤筋动骨的事情,一年前耗资36亿美元收购欢聚时代旗下的YY,就变成了一个骑虎难下的尴尬收购案,百度近日爆出的裁员新闻又让这种尴尬被媒体放大。

先不论百度收购YY是不是一笔好买卖,光是时间节点就极为尴尬,2020年11月17日百度与欢聚时代官宣了这笔收购案,当时中概股的整体氛围还沉浸在牛市之中,欢聚时代和百度的美股股价,在官宣这个消息后,三个月内都涨了不少,欢聚时代股价从90美元涨到147美元,百度更是从150美元涨到了最高的355美元,市值突破千亿美元,这里面虽然百度二次上市的因素,但是如此高的涨幅,百度貌似做了一笔好买卖,36亿美元的收购让市值增长了一倍多,只是这个蜜月期并没有持续多久,就变成了黄花菜,只剩下苦涩。

问题在于,这是反垄断的前夜,也是中概股崩盘的前夜,百度这笔收购案就从股价发动机变成了“拖油瓶”,最大的问题在于,当反垄断的趋势已经极为明显的时候,百度竟然没有果断止血,赔一笔违约费又能怎么样呢?有一个细节是,在上个月反垄断总局披露的“43起互联网领域经营者集中案件的行政处罚”,最新的一起就是百度与吉利成立汽车合资公司,发生在2021年1月,显然,百度并购的逻辑还是老板拍板就行,法务似乎是空气。

百度在收购YY之前最大的一笔并购案是对91无线的收购,19亿美元收购,12亿人民币打包卖出。这笔买卖当然是血本无归,只是19亿美元的学费,百度交得起,也算是曲线获得了一张移动互联网的船票。但在反垄断的气氛之下,百度却未必能交得起这个罚单,好在从各方披露的信息来看,YY也并没有买百度的帐,双方的整合极不成功,而且,反垄断机构也未必能够批准这起并购案,假如真的没有获批,对于百度来说反而是利好,毕竟百度的主营业务搜索和未来重点人工智能,怎么看都跟秀场YY的直播没啥关系,假如百度真的想要搞直播,还不如假戏真做,跑去元宇宙搞几个虚拟明星来让网友打赏得了。你认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