荣耀50的发布会昨天在上海举行,直接包了一个体育场,堪称大手笔,而相比于产品的软硬件配置和售价,更值得关注的还是独立之后的新荣耀的市场定位和布局。
虽然荣耀品牌跟前东家华为做完全区隔的时间已经不短,至少从2019年就开始做这件事情,一个细节就是荣耀的产品新闻稿里面绝口不提华为,这种去华为化的趋势,在2020年下半年加速,最后促成了荣耀的完全分拆,接盘方是渠道商,去年11月17日,30多家渠道商共同出钱成立的深圳智信从华为手里完全收购了荣耀,当时的一大背景是美国制裁下的供应链被人为切断,但是假如没有这个极限施压,恐怕荣耀作为一家独立企业分拆出来也只是时间问题,只是美国的介入,加快了这个进程。
只有明白这个背景和来龙去脉,以及荣耀接盘方是谁,来理解荣耀今年的新品发布,才能看的更明白,假如还是拿华为时代荣耀跟小米死磕的历史来看新荣耀,那肯定是得出一个南辕北辙的结论。
荣耀总裁赵明说,现在已经走出至暗时刻,这句话其实很有深意,从荣耀50系列的渠道商捧场来看,荣耀目前初步解决了供应链问题,让原来无机可卖的渠道可以有了信心,而股东的背景,或许意味着荣耀的产品,对标的对象不再是小米这种价格屠夫,可以把骁龙888打到2500元的价位,而是要把利润留给渠道商,其实也就是股东。
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觉,尤其是专业做手机评测的,认为决定一款产品成败的是配置或者价格,这种“先入为主”的惯性思维,其实跟商业现实是两码事,事实上,决定手机销量的是渠道,尤其是线下渠道,这也是为何小米在过去一年砸了那么多钱建小米之家的原因,线上渠道相对集中,线下渠道是极为分散的。
维持渠道最重要的是什么,当然是利润,尤其在疫情的冲击之后,亏本赚吆喝的商业模式,已经被证明行不通,对于渠道的伤害极大,而过去OPPO、VIVO靠什么崛起,就是强大线下渠道。
这里面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逻辑,普通消费者买手机,到底是看品牌,还是配置,还是价格,还是外观,这些指标哪个最重要?答案应该是,不同价格承受力的用户,最关注的点是完全不一样的,比如5000元以上的手机,第一肯定是品牌,而不是所谓的配置,小米到今天都没有明白这个逻辑,认为自己疯狂堆料就可以收获高端市场,这恰恰是步入了误区。
同样,在两三千元的价位上,这个竞争最激烈的区间,女性用户和男性用户最在意的点也不一样,前者更在意轻薄、外观,愿意为好看的手机多付出溢价,后者更在意配置、游戏性能,所谓的跑分式评测,自娱自乐没有问题,但是放到商业竞争中,就显得很扯谈了。
回到现在中国的5G手机市场,在华为事实上无机可发的大背景下,最后剩下的这几家巨头,一定会从过去的价格战血拼模式,变成一个“求同存异”主打细分市场的模式,这一点过去已经被证明了,比如OPPO、Vivo此前依靠线下的崛起,以及孵化出子品牌,在游戏、极客、拍照等细分市场上收割用户,这个大方向一定是确定性的。
看新荣耀的未来,也要放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下去观察,比如昨晚发布的50系列,站在技术控的角度,可能是一种看法,但是站在终端消费者的角度,很可能又是另外一种看法,如果站在渠道商的利益角度,恐怕又是一种看法。所以检测一款产品好坏的,绝对不是跑分和配置,而是市场表现和渠道商的反应,这次的新品,更偏向于线下渠道的手机,这种尝试,对于过去擅长打价格战的荣耀来说,本身也是一种很艰苦的转型之路,需要不断地试错。好在有股东的背景,加上此前积累的用户,还是有很大机会重现辉煌的。